《廉政风云》票房惨败:不是麦兆辉不行,而是为了过审忍痛自宫?

来源:网友投稿   发布时间:2022-01-10   浏览次数:342    看图模式

文/花兆木

今年春节档,唯一的一部港片挤了进来,却票房惨败,截至2月17日零点,票房1.05亿,连小猪奇都没干过,更是被熊出没反超。

据说,《廉政风云》做了一个可怕的尝试——为了过审查,将本片A/B故事的主人公做了对调。让正义的廉政公署主任陈敬慈作为A故事的主角浮现在水面,让邪恶的投资公司会计师许植尧作为B故事的主角隐藏在水下。在看完本片之前,我也以为故事有很多种说法,麦兆辉是一个很优秀story teller,我和其他看过《无间道》、《寒战》、《窃听风云》的观众一样,在之前也还是相信麦兆辉的。

但看完本片之后,我和其他观众一样沉默了。《廉政风云》的故事本身其实很简单,简单到它甚至配不上“风云”二字,想当年《树大招风》那么刺激和精彩的故事,也不过才自称“招风”。而《廉政风云》为了过审,还搞了许多令人窒息的操作。不仅配不上“风云”二字,还透出了一地鸡毛的疲态。

《廉政风云》讲述了一个骗中骗式的故事:廉政公署的陈sir和大学同学许会计师因为一桩烟草公司内销行贿案而联手。在公诉期间,许会计师突然放弃出庭作证,回到澳洲。行贿案的第一原告林威也在出庭前逃跑。法庭延审7天后开庭。廉政公署兵分两路,一边试图劝会计师回港出庭作证,另一边寻找林威和其失踪的家人。

在林威这条故事线上,林威的潜逃牵扯出了他的律师和幕后大佬的秘密交易。大佬为了控制林威还挟持了他的妻儿,在最后关头,大佬杀死了林的妻儿,林自知自己性命不保,投案自首。而在许会计师这条线上,许会计师表现出惧怕权势而拒绝返港,但好意向廉政公署支招。实际上许会计师才是最大的BOSS,他为了得到27亿港币先是设计了幕后大佬,骗取信任。之后又利用陈SIR渴望破案的弱点,主动成为陈SIR的非法“线人”。而在最后关头,许会计师四两拨千斤,轻飘飘一句自己是非法‘线人’,逼迫廉政公署撤销起诉,陈SIR也因此失去工作。

影片在最后的20分钟仓促交代了一下许会计师为什么要“钓鱼执法”,原来他和陈SIR是发小,从小有心疾的他大学毕业未能通过廉政公署的体检,转而考上了会计师,成为一名会计。而陈SIR则通过了考试,成为了一名廉政公署的公务员。许会计师在工作中发现了烟草公司偷税内销的违法行为。因此,他决定来一场“暗战”式的惩恶扬善。

但是就如前文所述,也许是为了过审,《廉政风云》这个故事有许多“为赋新词强说愁”的蹩脚安排。首先,许会计师守着廉政公署的发小,在遇到行贿犯罪问题,他没有选择跟陈SIR开诚布公,而是把陈SIR作为自己的棋子来安排设计。影片把他的这个行为动机解释为“为了圆自己成为廉政公署的公务员的梦”,这样的处理并不能让人信服,因为戏剧人物并不是处在“如果……就……”和“如果不……就……”的两难境地。许会计师明明还有很多选择,但他选了一条看上去最冒险、刺激最大的路。如果他是为了攫取金钱,还说得过去。但他把27亿全部捐给了小时候就诊的医院。

其次,陈SIR能冒着职业风险让徐会计成为非法的“线人”这个行为动机被解释为陈SIR非常渴望破案,他喜欢破案带给个人的快感。以至于为了追求快感,他抛弃了廉政公署的职业道德。这个理由其实设定的不错,把人物做成极端性格。但是《廉政风云》里又要表现廉政公署一贯的作风——冷静、克制,廉洁第一,不是破案第一。在这种体制内,一个处在极端反面的人物,如果不是有什么必须而为的目的,他和廉政公署都不会允许他能做到这么高的位置。要么廉政公署开掉他,要么他早已在之前的小案子里被边缘化。

《廉政风云》是一部看简介让人觉得很痛快的电影,看了影片之后反而非常失望的作品。就像电影里方中信对刘青云说的那句台词:“你为何要多走一步?”,陈SIR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多走了一步,导致他丢了工作。本片也多走了一步,导致本片丢了口碑与票房。

《廉政风云》惨败大陆春节档,有人说代表着港片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,你怎么看呢? 960

0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相关内容更多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