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出教养,沙漠生智慧:科幻神作《沙丘》的生存法则,到底是啥

来源:网友投稿   发布时间:2022-01-10   浏览次数:925    看图模式

电影《沙丘》该片改编自 Franklin Herbert 在 1965 年撰写的同名科幻小说《沙丘魔堡》,被文坛视为「史上最伟大的科幻小说」,《冰与火之歌》、《星际大战》系列都受其影响至深。在观赏电影前,我先阅读原著小说,但仅读完第一集,这篇文章主要建立在「第一集文本」结合「电影」的综合感想,相信后面情节肯定再有转折,看完全册 6 本书的书迷若有不同见解,关于我的愚见,请海涵见谅。

《沙丘》的主线剧情

简述《沙丘》主线剧情,年轻男主角保罗亚崔迪(Paul Atreides),他的家族因上位者帕迪沙皇帝和哈肯能家族联手的政治迫害,父亲雷托公爵惨死、亚崔迪家族几近全灭。

倖存下来的保罗,他决定和沙丘星上的原住民弗雷曼人合作,一边适应沙丘星上的荒漠生存法则,一边筹谋绝地反攻,终至以救世主之姿发动宗教战争,击败哈肯能家族和帕迪沙皇帝,成为已知宇宙的最高统治者。

克服恐惧的重要性

我对《沙丘》著迷的部分,是这部作品中蕴藏的东方哲学观。

作者 Franklin Herbert 记者出身,长期研究生态学、佛洛伊德与荣格的心理学和梦境分析,精读东方《易经》和老子的《道德经》,显然这些阅读启发已经融合进《沙丘》这部作品。字里行间, Franklin Herbert 都在通过保罗的王子复仇记,明确向读者传递一个信念:哪怕你是想成为权力顶峰,还是化身大爱救世主,抑或纯粹为生存,你必须得先战胜恐惧和欲望。

正是因为作者书中多次写到「克服恐惧」的重要性,导演 Denis Villeneuve 迅速掌握核心,电影数度提及「与恐惧共存」和「成为顶峰(救世主)」的相连性,连海报宣传词都是「克服恐惧」。

关于恐惧,书中和电影最关键段落,是保罗在接受圣母的黑箱测试,考核他是否符合「救世主」条件,圣母告诉保罗,倘若动物遇到疼痛与恐惧,它们会下意识断尾求生,她想知道保罗到底是「人类」还是「动物」。

生死交关,保罗忍住黑箱带给他的灼烧剧痛,在他撑过考验后,将手从黑箱里头抽出,竟发现手掌完好无损。书里,保罗询问圣母:「你为什么要这么做?」圣母回答:「这是要考验你到底是不是『真正的人类』。」

平凡人如我们,多数就是动物

圣母讲出一个很玄妙的概念:平凡人如我们,多数就是动物。

我们经常会遵循动物性的、生理性的直觉和欲望去做事,碰到不喜欢的人事物就逃避,或者直接蛮横冲撞,理所当然认为这是「依循真实自我」。实际上,这是某种「自我」不假,可却是一个极其单一直线,懒得「用心」跟「动脑」的自我。

这就是为什么,很多作家经常用生物学分析去判断人类社交行为,在于说穿了,我们时常被欲望式的、未定锚的直觉所支配,就是动物。圣母深信,能够开启灵性通道的人(举凡救世主或贝尼洁斯睿德姐妹会成员),他们跟一般人(动物)就是不同,他们可以控制己身欲求,懂得在恐惧面前伺机而动,明白面对疼痛选择顺流。以及,当他们清楚地将「自身存在」视为唯一依归,自然便晓得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。

用感性体会经验,用理性善用经验

作者 Franklin Herbert 对人性无疑是实际却乐观的,因为一个人要做到「没有欲望」根本难如登天,可我们的确可以适度控制,这需要某种程度的自律和意志力。哪怕在生物学范畴里,人类是动物没错,但在《沙丘》的哲学观,人类与动物依旧存有差异,人类有能力调度理性和感性,人类有意识能选择让自己「不要只成为动物」。

甚至,倘若你要上位,你反而要做的不是动物,而是成为尼采口中的「超人」,懂得用感性体会经验,用理性善用经验。坦白说,我很讨厌把克服恐惧与欲望讲得如此功利导向,纵观历史人物,九子夺嫡胜出的雍正、扮猪吃老虎击败曹操的司马懿,他们的确是做到《沙丘》中圣母延伸的这段话:「遇到危机时,真正的人类会懂得观察,他们会让自己装死、接受、忍耐,直到某天再狠狠反咬伤害他们的人⋯⋯懂服从,方懂统治。」

城市出教养,沙漠生智慧

真正令保罗开始身体力行实践「懂服从方懂统治」、「克服恐惧与控制欲望」的关键,是在他流亡到沙漠洞穴、与弗雷曼人相处开始。

书中,弗雷曼人有句格言:「城市出教养,沙漠生智慧。」长年处在高温炎热、严重缺水的沙漠,不时要提防沙虫与尘暴肆虐,弗雷曼人依然能和充满变化的危机优雅共处,状似野蛮原始,实则变通灵活。飞机卷入沙尘暴,弗雷曼人会教导保罗「与其与风暴冲撞,不如顺流」,让保罗与母亲逃出生天;他们会发明特殊步伐,以此误导沙虫;他们有本事能够训练小沙虫,成为沙漠骑士。

弗雷曼人,向来懂得如何与恐惧相依,且他们直面的恐惧更强悍,就是生猛的大自然,然而,弗雷曼人愿意服从沙漠、观察沙漠,最终反而主宰沙漠,每个人都是沙漠的王。他们选择先克服恐惧,再观察恐惧,接着找方法应对,不会轻易逃避或反抗。

彼时在城市当贵公子,巫女母亲洁西卡谆谆教诲的「克服恐惧」教条,保罗直接在沙漠里就地实作,恰好这些沙漠法则,也是落难、亟欲复仇的他最适合练习的课题:遇到恐惧、愤怒、危机,多数时候你该做的不是急躁反击,而是先顺流、静待时机。大自然如是,人性亦然。至于成为「救世主」后的保罗,是否能持续保持不被欲望和恐惧所惑?那又是新的挑战,毕竟克服欲望跟恐惧是一生课题,说到底,当一个人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自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面对恐惧,就是让它穿过,足够相信自己的存在

功利角度说完,说回灵性成长面向。老子的《道德经》多次提到臣服概念,像是「无为而无不为」、「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谿」。老子口中的顺流,绝不是要当什么权势者,是他老早就看透人生除了自己,其他人事物是无法轻易改变,纵使会改变,也需要时间、需要等待,兴许有些改变在你有生之年都不见得能看到,你能做的只有管好自己。

你仅能尽力而为,泰然面对未知,让一切该怎么来就怎么来,一如《沙丘》那句:「面对恐惧,就是让它穿过。」「当一切过去,恐惧消逝,不过是不留一物,唯我独存。」足够相信自己的存在,你的弹性其实会变得很大,对人弯腰不感到卑微,也会耐心静候适当时机高飞,再来,外人绝对无法轻易在精神上击败与定义你,在于你清楚自己是谁,你永远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。

当然,最高的境界是,你甚至不需要跟着资本主义的游戏规则去玩,两袖清风、无惧俗人轻视的眼光,学着老子退隐山林,逍遥自在过一生。 640

0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相关内容更多

评论